伊尹湯液經>> 發汗吐下後第十三
【资料图】
發汗吐下後下篇上:附差後勞複
太陽病,先下而不愈,因複發其汗,表裏俱虛,其人因冒。冒家,當汗出自愈。
所以然者,汗出表和故也。表和裏未和,然後複下之。
凡病,若發汗,若吐,若下,若亡血,無津液,而陰陽自和者,必自愈。
大下後,發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津液,勿治。其小便利,必自愈。
吐、下、發汗後,其人脈平,而小煩者,以新虛不勝谷氣故也。
病人脈已解,而日暮微煩者,以病新差,人強與谷,脾胃氣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煩。損谷即愈。
傷寒瘥已後,更發熱,小柴胡湯主之。脈浮者,以汗解之。脈沉實者,以下解之。
傷寒後,脈沉,沉爲内實,下之解,屬大柴胡湯證。
傷寒汗出,若吐下解後,心下痞堅,噫氣不除者,屬旋覆代赭湯。
旋覆代赭湯方 旋覆花三兩,堿溫 人參二兩,甘微寒 生姜五兩,切,辛溫 代赭石一兩,碎,苦寒 甘草三兩,炙,甘平 半夏半升,洗,辛平 大棗十二枚,擘,甘平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
傷寒解後,虛羸少氣,氣逆欲吐,竹葉石膏湯主之。
竹葉石膏湯方 竹葉二把,苦平 半夏半升,洗,辛平 麥門冬一升,去心,甘平 甘草炙,甘平 人參甘微寒,各二兩 石膏一斤,碎,辛微寒 粳米半升,甘平右七味,以水一鬥,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熟,湯成,溫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已後,勞複,枳實栀子湯主之。若有宿食,内大黃如博棋子大五枚,服之愈。
枳實栀子湯方 枳實三枚,炙,苦寒 豉一升,綿裹,苦寒 栀子十四枚,擘,苦寒右三味,以酢漿七升,先煎取四升,次内二味,煮取二升,内豉,煮五六沸,去滓,分溫再服。
大病已後,腰以下有水氣,牡蛎澤瀉散主之。
牡蛎澤瀉散方 牡蛎熬,堿平 澤瀉甘寒 蜀漆洗,辛平 商陸辛平 葶苈熬,辛寒 海藻洗,苦寒 栝樓根苦寒,各等分。
右七味,搗爲散,飲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
大病已後,其人喜唾,久久不了,胸上有寒,當溫之,宜理中丸。
理中丸方 人參甘微寒 幹姜辛溫 甘草炙,甘平 白術苦溫,各三兩右四味,搗篩爲末,蜜和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日三夜二。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時複發,此爲病不盡,當複下之,宜大承氣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