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创“灌棉技术”,提高凸绣效率;将非遗技艺与时尚相融合,使金苍绣走入日常生活;积极开展研学活动,向学生传授技艺……今年59岁的林秀清,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泉州金苍绣技艺传承人、泉州市工艺美术大师,拥有40余年的刺绣经历。她的绣品金丝银线平凹有致,在针飞线舞中,尽显非遗之美。近日,记者一行探访了林秀清的非遗工作坊,倾听她与金苍绣的故事。
自创“灌棉技术”
【资料图】
林秀清的工作坊设在泉州古城七星街一处幽静的文创园内。拜访那日,她正在给金门的客户赶制一面旗,将画好的图稿,放在布上,用颜色粉浆搽过图纸,图案立刻就印在了布上,很是神奇。这一道工序,在过去40多年里,她已经重复过无数次。
说起学金苍绣,就不得不提到姐姐林秀华。林秀清13岁那年,姐姐在泉州工艺美术公司刺绣厂做金苍绣,每天晚上姐姐都会把金苍绣拿回家赶工。林秀清坐在姐姐身边看着她做,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金苍绣,一有空就跟着姐姐学。16岁时,她也进入泉州工艺美术公司当刺绣学徒,师承洪进师傅学习其家传技艺金苍绣中的平绣。当时,有人找姐姐定做金苍绣,林秀清开始给姐姐打下手,俩人便离开了工艺美术公司,自己创业。
后来,姐姐因结婚生子,转行去做别的生意,林秀清则依然坚守,自己开起一家金苍绣绣品的手工作坊。1991年,26岁的林秀清到锦绣庄刺绣厂工作。从普通的绣娘到管理人员,林秀清在锦绣庄用28年的时间学习提升,多年的积累让她的绣功日益精湛,绣法也不断改进。
在锦绣庄的那些年,林秀清自创“灌棉技术”,以此提高凸绣效率。比如,以前要用棉花堆缝出龙的造型,再加以金线刺绣,而采用“灌棉技术”后,只需用布将图案先缝好,再用棉花填充进去就好了,大大提高了效率。这一改良技术,被当时很多从事金苍绣的师傅所学习。
离开锦绣庄后,林秀清便自己创办了如今的这间工作坊。在工作坊内,她向我们逐一演示了泉州金苍绣品制作的八道工序,画稿、打孔、绷布、印图、金葱平绣、金葱凸绣、上浆、组装。首先是画稿,将图画在稿纸上,尺寸大小、图案内容按客户要求来执行,配色、画图、结构则由她自己来定。只要客户对图案的要求不变,这样一张结实的油纸,能反复使用多年,她手上最早的图稿有40多年了。
紧接着就要给图纸打孔,沿画稿上线条刺出细密小孔,将缎布绷在木框上,把刺好孔的图纸蒙在布匹上面,用颜色粉浆搽过图纸,将图印在布上。随后,用棉花堆缝图形,用金葱绣出荔枝跳,或菠萝,或龙鳞迭甲,形成构图饱满的图案,在绣布背面均匀涂上米浆。最后就可以组装了,将绣片裁剪成形,缝制成品。
“传统的金苍绣做起来颇费工夫,最有难度的便是打孔了,以前打孔都是用带橡皮的铅笔,把针插在橡皮上,太耗时间了。”林秀清说道。好在20年前,她在苏州学习交流时,发现了针打机,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张图的打孔,并且现在的打孔速度越来越快,能留出更多时间专注于刺绣。
非遗技艺与时尚融合
“金苍绣的特别之处在凸绣,有的凸起的高度可达20多厘米,这在其他刺绣中是没有的。”林秀清进一步介绍道,凸绣使得绣品看起来更立体,通常就是用棉花之类的东西做填充物,在印好的图案上固定出想要的造型,在表面缠绕上苍线。
与其他刺绣不同之处还在于,金苍绣绣品多用于宗教,分为庙宇绣品、道场绣品和阵头绣品,如佛服、绣佛、凉伞、幢幡、龙蟒桌裙、阵头绣旗等。此外,在戏服、喜庆绣幛等上,也经常能见到金苍绣。而金苍绣中常见的绣品图案,也极具泉州地方特色,泉州人喜欢将不同的祈福、祝愿寄托于绣品图案之中,将这些美好之意一针一线地“绘”制在绸布之上。
“这项具有泉州地方特色的技艺,主要用于闽台宗教绣品,见证了两岸交流的悠久历史。”林秀清说道。
过去40多年里,林秀清一心埋头刺绣,创作了许多精美的绣品,曾多次在福建旅游博览会、泉州市旅游纪念品、工艺品大赛中获奖。比如,《大独龙桌围》被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永久收藏,《金苍绣掌中木偶衣服龙袍》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收藏,作品曾获得第三届泉州市工艺美术创新设计大赛天工奖一等奖、第十届福建省工艺美术精品“争艳杯”大赛银奖等奖项。
近年来,林秀清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也尝试探索创新,将技艺运用到别的生活用品上。考虑到金苍绣不能水洗,绣在衣服上较困难,她便应用在了提包、高跟鞋上。她向我们展示了一双绣着龙凤的高跟鞋,还有一个黑色手提包,上面刺了一朵大红刺桐,皆体现出非遗传统技艺与时尚相融合,走入日常生活。
传承匠心岁月长
泉州古称刺桐,泉州绣品亦称刺桐绣。金苍绣是刺桐绣中的一种代表性特色技艺,与唐时“蹙金绣”工艺相同,即在罗缎底子上,用金绣线绣出各种美妙纹样。
“泉州金苍绣传承了古老的刺绣技艺,是民间艺术的活化石,佐证了闽南文化的历史源流,我必须把它好好传承下去。”林秀清说道。这些年,她手把手带出了近150个学生,女儿、兄嫂、弟媳都成了她的学生。
“学金苍绣,最重要的是兴趣。”女儿蔡玲玲告诉记者,金苍绣需要长期坐着,一天至少得坐八九个小时,对于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感兴趣,很容易失去耐心。
在她眼里,母亲林秀清十分热爱这门手艺。她儿时的记忆里,母亲花在金苍绣上的时间比花在她身上的时间还多,没时间陪伴她。她一度难以理解,直到后来她能独立完成一件金苍绣品,收获满满的成就感时,才真正体会到母亲对艺术的那分热忱。
蔡玲玲告诉记者,母亲一直对她很严厉,觉得是自己的女儿,应该比别的学生做得更好。看到女儿的技艺一天天在进步,林秀清很是欣慰。然而,眼下受现代电脑绣花的冲击,泉州传统刺绣专业队伍萎缩,年轻人很少愿意来当学徒。为此,林秀清也时常感到焦虑。
“如果有人想学,我都会毫无保留地教他们。”林秀清说道。前段时间,有一位木偶戏演员对金苍绣感兴趣,找到她拜师学艺,她欣喜地收下了。
“我相信,未来的泉州金苍绣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林秀清说道。近年来,她积极参与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青少年夏令营、文化体验之旅等公益活动,还在工作坊开展非遗研学活动,每堂课都有四五十名小朋友报名参加。她会带着小朋友参观绣娘们的绣制过程,介绍金苍绣知识,再让孩子动手体验,感受指尖的非遗之美。(海都记者 柳小玲 李梓召)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