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 四川文化巴黎路演活动在巴黎雷诺拉公园成功举办。仪陇剪纸亮相巴黎。
活动在观众对神奇的川剧变脸的阵阵惊呼声中拉开序幕,四川民乐“太阳出来喜洋洋”“康定情歌”以及中法演员共同演绎的歌曲《我爱你中国》等让参观的市民如痴如醉;“仪陇剪纸”“泸州分水油纸伞”“道明竹编”等四川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的非遗制作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特地为孩子们准备的“彩绘熊猫”让孩子们有了为熊猫画新衣的想象和实践,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此次活动由四川文化产业投资集团主办,四川商旅国际旅行社、法国中欧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巴黎假日旅行社联合承办,省委宣传部部长郑莉、省文化厅厅长戴允康参加活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刘红革主任、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沐昱玮主任和中欧国际文化交流协会总裁让·埃米利先生等多位法国政商界代表应邀出席活动。
(相关资料图)
据了解,在此之前的5月26日,四川文投行政总监罗力率领集团文化交流代表团前往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与中心刘红革主任和中国驻巴黎旅游办事处沐昱玮主任就“川灯耀世界”项目在法国落地进行了交流。刘红革表示,“川灯”特有的中华文化属性以及灯会自身高亲和力的生活特征,让“川灯耀世界”项目可以成为很好的中华文化境外推广的载体和平台,他同时希望,四川文投集团能够与全球驻海外的中国文化中心加强合作,以“川灯耀世界”为基础,共同持续地推动的中华文化走出的工作。
四川部分非遗项目背景资料介绍:
(一)仪陇剪纸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其源远流长,蕴藏着古老的文化内涵,具有朴实自然的艺术特色。据《仪陇县志》记载,早在民国初期,剪纸就已进入了市场,剪纸职业艺人林世植的作品,“丰满、精巧、秀雅,畅销顺庆府属各县”。新中国成立后,仪陇剪纸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重大创新,在原有的阴阳套刻法、黑白贴刻法、暗刺排剪法、折叠刻剪法基础上,又发展了双手撕纸法和火烧烫绘法。
(二)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四川省崇州市道明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道明竹编传统手工艺品。崇州市道明镇地处川西平原,竹资源丰富,该镇竹编历史悠久,编制材料、工艺独特,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竹编)之乡”。所产竹编造型别致,精巧细腻,经久耐用。2011年11月30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道明竹编”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三)泸州分水油纸伞
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是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分水油纸伞是四川泸州的汉族民间工艺品。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距离泸州市城区35千米。位于长江南岸,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度带,云贵川渝四省市结合部,是茶马古道,南丝绸之路起点之一;位于合江佛宝,贵州赤水,重庆四面山旅游金三角门户。分水油纸伞厂的油纸伞制作历史悠久,难以考证,但至少在明清两代,已广泛制作和使用油纸伞。2014年02月13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分水油纸伞”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泸州分水油纸伞伞形为圆开,寓意美满、团圆、平安,注重伞面图案的艺术性、文化性,将中国传统艺术与油纸伞文化有机融合,分水油纸伞特殊的地域品质,具有相对于其他地方油纸伞产品的不同优异产品的特性,更经久耐用,实用性强,伞面图案文化与美观完美结合,更能体现的民俗文化价值,观赏装饰价值,以及较高的收藏价值。明显地优于其他地区同类产品。
(四)川剧
川剧是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川剧变脸是运用在川剧艺术中塑造人物的一种特技。是揭示剧中人物内心思想感情的一种浪漫主义手法。
变脸的手法大体上分为三种:“抹脸”、“吹脸”、“扯脸”。
“抹脸”是将化妆油彩涂在脸的某一特定部位上,到时用手往脸上一抹,便可变成另外一种脸色。如果要全部变,则油彩涂於额上或眉毛上,如果只变下半部脸,则油彩可涂在脸或鼻子上。如果只需变某一个局部,则油彩只涂要变的位置即可。“吹脸”只适合于粉末状的化妆品,如金粉、墨粉、银粉等等。有的是在舞台的地面上摆一个很小的盒子,内装粉末,演员到时做一个伏地的舞蹈动作,趁机将脸贴近盒子一吹,粉末扑在脸上,立即变成另一种颜色的脸。“扯脸”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变脸方法。它是事前将脸谱画在一张一张的绸子上,剪好,每张脸谱上都系一把丝线,再一张一张地贴在脸上。丝线则系在衣服的某一个顺手而又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如腰带上之类)。随著剧情的进展,在舞蹈动作的掩护下,一张一张地将它扯下来。
关键词: